慧通香学
香文化史香具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07-04

慧通和香与您分享隋唐香具知识:


与前代相比,隋唐香具的造型呈现出“轻型化”的特点(可能与多用树脂类香药及和香有关),博山炉、敦式炉等较为“厚重”的薰炉数量减少,绝大多数的薰炉不再带有承盘。



多见圈足炉及足部较高的四足、五足炉;多见佛教风格的薰炉,还有“佛塔式炉”,炉盖模拟佛塔穹顶,常为五足或高圈足;博山炉也多有宝珠、花卉等纹饰,炉身常有莲花造型;也多见鼎式炉(三足)、高足杯炉等样式。


香具的材质以瓷器为主,色彩、文饰丰富,有青瓷、白瓷、彩瓷、釉上彩、纹瓷等多种。出现了许多器形华美的金、银、鎏金银、白铜香具,常以锤击、浇铸成型,再施以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


薰球得到广泛流行,多有雕镂精美的银、铜薰球,可外出时提带,也可悬挂于室内,或在被褥间暖被薰香。


长柄香炉(柄炉、香斗)在佛教中有较多使用。这种香炉带有较长的握柄,可在站立时或出行时托握使用,佛教还有双手托炉(或叩拜)以示恭敬的礼仪。敦煌壁画《引路菩萨图》中的引路菩萨即是左手执香烟缭绕的长柄香炉,右手执旗幡,引领往生者去向西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