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多文人、医师、佛道人士的参与,唐代的香品在制作和使用上都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
香品的种类更加丰富,用途更为广泛,功用的划分更为明确。同一用途的香也有多种不同的配方和制法,功用相近却又各具风格。仅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记“薰衣香”方就有五首,其方一(香丸,熏烧):“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各二两、沈水香五两、……麝香半两。右十八味为末,蜜二升半煮,肥枣四十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入粥,以生布绞去滓,用和香,干湿如捺,捣五百杵成丸,蜜封七日乃用之。”
直接夹放在衣物中的“衣香”方也有三首,其方一(香粉):以“丁子香一两、苜蓿香二两、……藿香、零陵香各四两”捣碾,加入泽兰叶、粗筛,“用之极美”。
以注重从香、形、烟、火等多个方面提高香的品质。如《千金翼方》卷5言及薰衣香丸的制作:香粉须粗细适中,燥湿适度,香药应单独粉碎,“燥湿必须调适,不得过度,太燥则难丸,太湿则难烧。易尽则香气不发,难尽则烟多。烟多则唯有焦臭,无复芬芳。是故香须粗细燥湿合度,蜜与香相称,火又须微,使香与绿烟共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