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银薰球也使学者们确证了唐代的薰球曾称为“香囊”。史载唐玄宗于安史之乱中被迫赐死杨贵妃并匆忙掩埋,平乱后令人改葬,开启墓葬后见肌骨已坏,唯有“香囊仍在”,便带回宫中,明皇“视之凄惋”。(《旧唐书》)很多学者感到不解,织物所制的香囊何以没有腐坏呢。而法门寺地宫同时出土的器物名册石碑(《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将现在所称的“薰球”记为“香囊”,由此可知杨玉环的“香囊”实为金属制成的薰球。“薰球”之称“香囊”,亦见于唐诗,如王建:“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白居易:“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唐银香案
法门寺与隋唐帝室渊源深厚。唐代的法门寺经多次扩建后也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僧侣与宗派最多的皇家寺院。太宗时为修缮宝塔而开启地宫,发现佛指舍利,遂供于寺内。此后200余年间,伴随“(地宫)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稔而兵革息”的传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八位皇帝六次开启(再封存)地宫,迎送佛骨,供养于洛阳或长安的皇宫(及京城佛寺),送还法门寺时亦供养各式珍宝。迎送佛骨也是当时的一大盛典,懿宗时的第6次(也是最后一次)迎奉规模空前浩大,从长安到法门寺,车马绵延两百里,昼夜不绝,懿宗亲至城楼顶礼迎拜,百官士庶沿街迎候,长安城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