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药也是许多国家赠唐的重要贡品,如: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乌苌国(巴基斯坦境内)“遣使献龙脑香”。(《通典南蛮》)
贞观十五年(641年),中天竺国(印度境内)“献火珠及郁金香、菩提树”,其国“有旃檀、郁金诸香。通于大秦,故其宝物或至扶南、交趾贸易焉”。(《旧唐书西戎传》)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堕婆登国(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一带)“献古贝、象牙、白檀,太宗玺书报之,并赐以杂物”,其国葬仪,“以金钏贯于四肢,然后加以婆律膏及龙脑等香,积柴以燔之”。(《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
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诃陵国(印度尼西亚爪哇)“献僧祗僮及五色鹦鹉、频伽鸟并异香名宝”。(《旧唐书宪宗本纪》)
域外的高档香药,最迟进入中国的可能是龙涎香,似未见于魏晋文献(龙涎香来自抹香鲸消化道的分泌物,形成时间漫长,多在海边拾取,稀少珍贵)。晚唐的《酉阳杂俎》则出现了对龙涎香的较早记载:“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阿末香”为阿拉伯语龙涎香的音译(发音近似ambar),“拨拔力国”盖指东非索马里的伯培拉(Berbera)。唐时的中国海船和商人常至东非及阿拉伯地区,此海域也是龙涎香的重要产地,有可能那时已传入中国。对龙涎香较为详细的记载则始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