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文人大多出身士族,生活优越,或本人就有较高的官职,文人群体还不如唐宋那样庞大,薰香也只是流行于部分文人之中,但香显然已经成为许多人共同关注的主题,许多文坛名家都有咏香作品或涉及香的诗句,例如:
曹植《妾薄命行》:“御巾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洛神赋》:“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曹丕、曹植均有《迷迭香赋》。
傅玄《西长安行》:“香亦不可烧,环亦不可沉;香烧日有歇,环沉日自深。”
傅咸《芸香赋》:“携昵友以逍遥兮,览伟草之敷英。”
江淹《别赋》:“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鲍昭《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熏歇烬灭,光沉响绝。”
刘绘《博山香炉》:“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寒虫飞夜室,秋云没晓天。”
沈约《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
吴均《行路难》:“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
王筠《行路难》:“已缲一茧催衣缕,复捣百和衣香。”
萧绎《香炉铭》:“苏合氤氲,非烟若云,时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尽,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熏。”
昭明太子萧统《铜博山香炉赋》:“禀至精之纯质,产灵岳之幽深……爨松柏之火,焚兰麝之芳;荧荧内曜,芬芬外扬。”
沈满愿《五彩竹火笼》:“剖出楚山筠,织成湘水纹。寒销九微火,香传百和熏。……徒悲今丽质,岂念昔凌云。”
傅《博山香炉赋》:“器象南山,香传西国。丁缓巧铸,兼资匠刻。……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