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文化周历3:西夏香料/罗马香事/郑和下西洋/纳兰性德香诗香词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 2013-01-27


1月14日 榷场西夏香料贸易

1045年1月14日,北宋设置榷场与西夏进行贸易。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皇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与西夏夏连年战争,生灵涂炭,直至1044年双方议和。1045年1月14日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与西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宋与西夏的贸易中,香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史食货志下互市舶法》记载:宋以缯帛罗绮易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以香药、瓷、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蜡、麝脐、毛褐、原羚角、硇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非官市者听与民交易。《宋会要辑稿》中,亦提及宋朝民众曾用生绢等物交易西夏青盐及乳香。《天盛律令》讲述西夏官府对各种财物的入库管理之规时,罗列了多种香料,包括沉香、琥珀、乳香、檀香、木香、麝香等等,可见香料对西夏人生活影响之深。

1月17日 罗马香事

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罗马人使用香料堪称奢侈。德国考古学家曾在古罗马的日耳曼尼亚地区的罗马军营遗址挖掘出了窖藏的丁香和黑胡椒。而公元前一世纪驻扎在不列颠的罗马士兵同样喜欢在饮食中加入一些印度的舶来品,现在还保存着一些不列颠罗马士兵购买香料的记账木板。罗马人常常利用印度洋冬季顺风期的季风航行到印度,以玻璃制品、黄金、珊瑚等换取印度的各种香料。

受罗马人钟爱的香料包括胡椒、肉桂、豆蔻、丁香等等。其中胡椒主要用于烹饪,在烹饪书《the De re coquinaria of Apicius》中,胡椒在全部468种配方中出现了349次;肉桂不仅用于调味,还用于化妆、医疗、膏油、熏香等等。而桂皮,除了对食品的防腐功用,罗马人在火葬中也会使用。据说桂皮具有独特的宗教作用,可以促使亡魂复活(罗马人流传着神鸟在燃烧桂皮的火焰中复活的传说),尼禄大帝在他爱人的葬礼上曾焚烧了整个罗马一年库存量的桂皮。

此外,罗马人疯狂地迷恋玫瑰。贵族用玫瑰花瓣铺满餐室,在房屋中安装玫瑰水喷泉,戴玫瑰花冠,挂玫瑰花环,往身上泼洒玫瑰香水,食物与酒水中也加入玫瑰。世界名画《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即描绘了罗马皇帝埃拉加巴卢斯命人向出席皇帝晚餐的客人身上洒玫瑰花瓣,花瓣之多,甚至将客人们淹没的场面。

罗马分裂后日益衰落。公元408年,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包围罗马城,索要财物的清单中香料赫然在列。在得到了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后,围城之困才得缓解。

1月19日 郑和下西洋香料贸易

1431年1月19日 (庚戌年闰腊月初六),郑和最后一次出航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共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

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东非诸国在历史上均是香料产地, 如印尼马鲁古群岛即称香料群岛, 索马里素以香料之角著称, 西亚、红海、波斯湾一带则是古代闻名于世的盛产香料之地, 有的更是某一种香料的特产地。史载:“西洋交易, 多用广货易回胡椒等物, 其贵细者往往满舶,若暹罗(泰国)产苏木、地闷产檀香, 其余香货各国皆有之 。”郑和远航扩大了香料朝贡贸易的品种,增加了海外香料流入国内的数量,促进了明代用香的普及。

1月19日 纳兰性德香诗香词

1655年1月19日 (甲午年腊月十二),纳兰性德出生。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以诗词享誉清代文坛。纳兰容若诗词香韵深长,从中可见香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其名作例如:

金菊对芙蓉上元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玉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拥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胧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别自关情。

忆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四时无题诗

金鸭香轻护绮棂,春衫一色蜻蜓。

偶因失睡娇无力,斜倚熏笼看画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