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文化周历2:麝香/武帝奇香/唐宫柏子香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 2013-01-05



16 孝圣宪皇后甄麝香

169816日,清世宗雍正孝圣宪皇后诞生。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于康熙四十三年入侍雍王府邸,名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弘历。雍正元年二月,册为熹妃;雍正八年,晋熹贵妃;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孝圣宪皇后近年来被众多影视作品演绎,《甄传》中的甄形象尤其深入人心。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剧中人物用香,尤其是以麝香致人流产的“宫斗”情节也引起普遍关注。一时间,人们谈麝香而色变。

其实,中国在历史上是最大的天然麝香出产国, 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利用麝香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人就已有关于麝香的记述。《山海经西山经》记载: (翠山)其阴多牦牛、羚、麝” , 郭璞注“麝似璋而小, 有香”。李时珍《本草纲目》归纳麝香的药用价值: (麝香)通诸窍、 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麝香还有一种功用是防蛇咬、治蛇毒。阿拉伯人对麝香亦有很深入的认识: “麝香热三度, 介于湿性与燥性之间。用作涂剂, 有使脓肿干燥之特性, 并可镇静其疼痛。呼吸麝香可治鼻炎。取一德拉克马量之麝香, 取同样量的藏红花,放入肥鸡汤中, 让产妇喝下, 是一种助产之良药。”

“宫斗戏”中的情节源自麝香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即能收缩子宫。但要达到流产的后果,往往需要口服摄入,且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闻麝香会流产”之说,至今仍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18 汉武帝丝绸之路异国奇香

14118日,汉武帝刘彻登基。  

汉武帝之前,中国人用香多以兰蕙椒桂为主,至汉武帝在位期间,丝绸之路开辟,异国香料纷纷涌入中国。《香谱》记述这段历史:“至汉武奢广,尚书郎奏事者始有含鸡舌香,其他皆未闻。”自汉武帝起,中国进入到香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

武帝时,博山炉制作工艺日臻精良,赫赫有名的“错金银博山炉”与“竹节鎏金博山炉”即为武帝对自己兄长与姐姐的赏赐之物。

武帝留下的奇香传说甚多,如供奉霍去病破匈奴所得休屠祭天金人而开以香供佛先河,以返魂香打破阴阳之界而与李夫人芳魂重聚……

《香乘》录武帝弄香四则:

明天发日香

汉武帝尝夕望东边有云起,俄见双白鹄集台上,化为幻女,舞于台,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歌青吴春波之曲。帝开暗海玄落之席,散明天发日之香,香出胥池寒国。有发日树,日从云出,云来掩日,风吹树枝,即拂云开日光。

百和香

武帝尝修除宫掖,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惟,燃九光之灯,列玉门之枣,酌蒲萄之酒,以候王母降。

乾陀罗耶香

西国使献香,名乾陀罗耶香,汉制不满不得受,使乃私去,着香如大豆许在宫门上,香自长安四面十里,经月乃歇。

兜木香

兜木香,烧之,去恶气除病疫。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上烧兜木香末。兜木香,兜渠国所献,如豆大,涂宫门上,香闻百里。关中大疾,疫死者相枕,藉烧此香,疫则止 。《内传》云:死者皆起,此则灵香,非中国所致标,其功用为众草之首焉。


112 唐太宗柏子香沉香甲煎

599112日,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李世民登基后,用度尚俭,一反隋代用香的奢靡之风,宫中惯焚柏子香。

柏是古代制香的重要原料,柏子、柏叶、柏木、树脂等皆可入香,柏木粉也是现在传统香的常用原料。枝叶清芬的柏树被视为香洁之木。旧俗除夕时挂灯贴红,必先在炉内烧柏叶、苍术等,名曰 “煨岁”。直至清代,无论宫廷、民间亦保留着春节焚柏香的传统。清代画家沈俊尝作《岁朝清供图》一幅:柏结子、梅破蕊,插瓶清供,晓窗迎新,并自题其图云:“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玉梅破蕊先含笑,春色今年胜旧年。”

《太平广记》中的一则故事将隋唐两代奢简之迥异写得甚为生动:

唐贞观初,天下安,百姓富赡,公私少事。时属除夜,太宗盛饰宫掖,明设灯烛,殿内诸房莫不绮丽。后妃嫔御皆盛衣服,金翠焕烂。设庭燎于阶下,其明如昼。盛奏歌乐。乃延萧后,与同观之。乐阕,帝谓萧曰:“朕施设孰与隋主。”萧后笑而不答。固问之,后曰:“彼乃亡国之君,陛下开基之主,奢俭之事,固不同矣。”帝曰:“隋主何如?”后曰:“隋主享国十有余年,妾常侍从。见其淫侈。隋主每当除夜,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尽沉香木根也,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沉香甲煎之香,旁闻数十里。一夜之中,则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石。又殿内房中,不燃膏火,悬大珠一百二十以照之,光比白日。又有明月宝夜光珠,大者六七寸,小者犹三寸。一珠之价,直数千万。妾观陛下所施,都无此物。殿前所焚,尽是柴木。殿内所烛,皆是膏油。但乍觉烟气薰人,实未见其华丽。然亡国之事,亦愿陛下远之。太宗良久不言。口刺其奢,而心服其盛。